时隔20年,《谁是最可爱的人》终于回到语文课本
谁是最可爱的人?我想很多人都曾在语文课本上读过这样一篇关于抗美援朝的文章吧,那是伴随我们成长记忆的课文,但是在2001年,却被移出了语文课本。
编审语文课本的专家给出的大致原因是,
1.认为这篇文章里对战争细节的描写刻画太过于残酷,描写得不像是人与人之间的战争,反而更像是人与魔鬼之间的一场决斗。
2.今天的幸福生活与文中的英雄人物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。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,要有自己的价值观,现在还给他们灌输那些陈旧过时的革命英雄主义,有点不合时宜。
可战争不就是残酷的吗?而历史不就该是真实还原的吗?革命英雄如何就成为了陈旧过时?
本该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举动,因同一年发生的两件大事,中国加入了世贸组织和北京申奥成功,在这些举国欢庆的大事下,中学课文的删减与替换未曾激起一点水花。既然有删减,就要有替换,而加入的课文是以西方的人物为背景的故事,暂且不论故事的真实性,在时下以全球化和与世界接轨的热议下,我们的语文课本也沦为了阵地,让一代人模糊了历史的记忆,不能不说这是一种遗憾,铭记历史不该只是一句口号,中国近代史正是因为惨烈才更值得被记住,真实是历史的本来面目,而我们要做的就是看到它的面目并记住它,居安思危勿忘历史。
小学教育
相关推荐
时代发展必经的历史,不要抹杀,不要渲染,真实还原,让后人知道曾经我们的国家经历过什么,就可以了,现在外来文化对年轻人的冲击非常大,而从小感受自己国家的文化精神还是很重要的
谁是最可爱的人,文章入选的背景是我们和太平洋彼岸的美国有过一段对抗的年代,美国佬从来都没有成为过“中国人民的老朋友”! 后来关系缓和,文章从课本删除也是时代的要求。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,相信随着双方摩擦升级,说不定还有机会重新回到课本。
我们的语文教育,经常承担思想政治课的功能,而不是单纯从语言和文学的专业角度去判定。
鲁迅的文章,这两年也越来越敏感。想来如果民国时代有微博,那周先生一定也是微博大V,公知无疑。
历史非常重要,这是一个人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基石
这是我小时候学的课文,真怀念啊